【言不由衷的词语意思是什么】“言不由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说话不真诚、不表达真实想法的情况。在日常交流中,这个成语往往带有贬义,用来批评他人虚伪或隐瞒真实意图。
一、词语解析
- 词性:动词性成语
- 结构:联合式
- 字面意思:“言”指言语,“由衷”指发自内心。合起来就是“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
- 引申意义:形容人说话不真诚,表面上说一套,心里想另一套,有口无心或故意掩饰真实想法。
二、词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言不由衷 |
拼音 | yán bù yóu zhōng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 |
结构 | 联合式 |
含义 | 说话不真诚,不是发自内心 |
用法 | 常用于批评他人虚伪、不诚实的行为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不由心 |
反义词 | 言听计从、直言不讳、心口如一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民皆有言,而我独无言。”(后世演化为“言不由衷”)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人际交往中:
- “他总是言不由衷,让人很难信任。”
2. 职场沟通中:
- “领导的话听起来很客气,其实都是言不由衷。”
3. 文学作品中:
- “她表面温柔体贴,实则言不由衷,暗地里却在算计别人。”
四、注意事项
- 使用时要注意语气和场合,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在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
- 在表达时,应尽量做到言而有信,避免给人留下“言不由衷”的印象。
五、总结
“言不由衷”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不真诚、缺乏诚意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语言与内心之间的不一致,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重言行一致,以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