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碑的解释】“走马观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骑着马匆匆忙忙地看碑文”,引申为对事物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理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或学习时态度浮躁,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缺乏细致和专注。
在古代,碑文多用于记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或官方文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若一个人只是“走马观碑”,则可能无法真正领会碑文背后的历史意义或文化内涵,显得浅尝辄止。
“走马观碑”原意是骑马快速浏览碑文,现多用于比喻对事物了解不深、态度浮躁,仅停留在表面。此成语强调深入理解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应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做法。
表格说明:
词语 | 走马观碑 |
拼音 | zǒu mǎ guān bēi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注:具体出处可能略有争议,但常见于文学典故) |
释义 | 原指骑马匆匆看碑文,引申为对事物只做表面了解,缺乏深入理解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自省,形容学习或工作态度浮躁 |
近义词 | 浮光掠影、走马看花、浅尝辄止 |
反义词 | 深入研究、细致观察、刨根问底 |
使用场景 | 学习、工作、阅读等需要深度思考的场合 |
通过“走马观碑”的比喻,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工作态度,是否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真正的理解和积累。只有沉下心来,才能真正做到“观碑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