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擗进里是什么意思】“鞭擗进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鞭打到皮肉内部”,常用来形容说话或写作直中要害、切中问题的本质。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说用鞭子抽打身体,但不是打在表面,而是深入内部,比喻批评或指出问题时非常深刻、到位。
以下是对“鞭擗进里”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鞭擗进里 |
拼音 | biān pì jìn lǐ |
出处 | 《左传》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论或行为直中要害,切中本质 |
引申义 | 指批评或分析问题非常深刻、准确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评论、演讲等场合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鞭擗进里”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中的记载。原文为:“其言也讱,其行也敦,其志也正,其心也诚,虽有小过,亦足以成其德矣。”后来在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为“鞭擗进里”,用来形容语言或行为直击核心。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解析 |
他的一番话鞭擗进里,让在场的人都深感共鸣。 | 表示他的发言非常精准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
这篇文章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鞭擗进里,令人佩服。 | 表示文章内容深入剖析了社会问题的本质。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直指要害、切中肯綮、一针见血 |
反义词 | 浮光掠影、避重就轻、隔靴搔痒 |
五、总结
“鞭擗进里”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强调的是语言表达或行为方式的深度与准确性。它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学术讨论和政治评论中。掌握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通过了解“鞭擗进里”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