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非成是的意思】“习非成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长期习惯于错误的做法或观念,反而将其视为正确。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错误的行为或想法会被误认为是正确的。
一、
“习非成是”出自《荀子·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持其身,是也;习非成是,以乱天下者,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遵循古代圣贤的制度和礼仪来规范自己,这是正确的做法;而如果长期习惯了错误的做法,并将其当作正确,就会扰乱天下。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因习惯而忽视错误、甚至将错误当作正确的人或现象。它提醒人们要不断反思和纠正自己的行为与认知,避免被惯性思维所束缚。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习非成是 |
拼音 | xí fēi chéng shì |
出处 | 《荀子·儒效》 |
原意 | 长期习惯于错误,反以为正确 |
引申义 | 批评人因习惯而误将错误当正确,缺乏自我反省和纠正的能力 |
使用场景 | 用于批评某些人或社会现象中因习惯而固守错误的做法 |
近义词 | 习以为常、积非成是 |
反义词 | 知错就改、幡然醒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带有批评意味 |
示例 | 他总是按照老办法办事,已经习非成是,根本听不进新建议。 |
三、结语
“习非成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应被习惯所迷惑,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避免被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