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出处及原文翻译】一、
“国破山河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山河依旧的感慨,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历史变迁的无奈。
《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为《春望》的原文、出处、背景以及翻译,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出处 | 唐代·杜甫《春望》 |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
创作背景 |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困长安,目睹战乱带来的破坏,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全文原文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翻译 | 国家破碎,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中草木茂盛。 感伤时局,花也流泪;离别之情,鸟也惊心。 战火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价值万金。 白发越抓越少,简直无法插簪。 |
三、补充说明
“国破山河在”一句,表面上写景,实则寄情于景,通过对比“国破”与“山河在”,突出了战争对国家的摧残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杜甫的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是研究唐代历史与文学的重要资料。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甫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