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的意思是什么】“伯俞泣杖”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出自《汉书·韩信传》,用来形容一个人因受到父母的责备而感到羞愧和伤心,甚至落泪。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子女对父母教诲的尊重与内心的感动。
一、
“伯俞泣杖”最早见于《汉书·韩信传》,讲的是韩信年轻时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他常常靠乞讨度日。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这位老者看到韩信贫穷,便用一根木杖打他,韩信并没有反抗,而是默默忍受,并流下了眼泪。后来人们将此事称为“伯俞泣杖”,借以表达对长辈或父母责备的谦卑与感激之情。
该成语强调的是孝道、忍耐与感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伯俞泣杖 |
出处 | 《汉书·韩信传》 |
原意 | 韩信被老者用杖打,不反抗而流泪,表示顺从与悔过 |
引申义 | 表达对父母或长辈责备的尊重、感激与内疚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述子女面对父母批评时的谦卑态度,也可用于自我反省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强调子女应有忍耐与感恩之心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象征对长辈的敬重与情感 |
三、结语
“伯俞泣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批评时,应保持谦逊与理解,尤其是在亲情关系中,尊重与感恩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观依然值得我们深思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