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羡鸳鸯不羡仙全诗诗句】“只羡鸳鸯不羡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被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原诗描绘了长安城中的繁华景象与男女情爱,其中“只羡鸳鸯不羡仙”一句尤为经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远胜于对仙境的向往。
一、诗句背景总结
《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内容描写的是长安城中贵族男女的生活场景,既有繁华盛世的描写,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人间的恩爱与神仙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只羡鸳鸯不羡仙”一句,原本是“愿作深山木,枝枝相连生;愿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只羡鸳鸯不羡仙”,成为表达爱情忠贞的经典语句。
二、诗句原文与释义对照表
原文 | 释义 |
只羡鸳鸯不羡仙 | 只羡慕成双成对的鸳鸯,不羡慕天上的神仙。 |
愿作深山木,枝枝相连生 | 愿意成为深山中的树木,枝叶相互连接生长。 |
愿为双鸿鹄,比翼共翱翔 | 愿意化作一对鸿鹄,翅膀并排一起飞翔。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长安城的夜空中挂着明月,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秋风不断吹动,寄托着对边关将士的思念之情。 |
三、诗句意义与文化影响
“只羡鸳鸯不羡仙”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世俗幸福的向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鸳鸯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而“不羡仙”则反映出一种务实的情感观:比起虚无缥缈的神仙生活,人们更看重现实生活中的相濡以沫。
这句话也常被用于婚礼、爱情诗歌、影视作品等场合,成为表达深情厚意的常用语。
四、结语
“只羡鸳鸯不羡仙”虽简短,却蕴含深远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对人世间真实情感的肯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始终未变。
通过了解这首诗的背景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也能从中获得对现代生活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