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是什么意思】“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是一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勤于政事、勤奋工作、不敢懈怠的精神状态。这句话出自古代文献,多用于赞美领导或官员的敬业精神。
一、词语解释
| 成语 | 含义 |
| 宵衣旰食 | 意思是天还没亮就穿衣起床,到深夜才吃饭,形容非常勤劳、操劳国事。 |
| 朝乾夕惕 | 意思是早晨谨慎,晚上警惕,形容做事小心谨慎、不敢松懈。 |
二、出处与背景
- “宵衣旰食”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因缘,每见上(皇帝)时,未尝不言及百姓之疾苦,至于宵衣旰食,忧思至深。”
- “朝乾夕惕” 则出自《周易·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两个词常常连用,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多用于:
- 表扬领导或管理者的工作态度;
- 描述一个团队或个人的敬业精神;
- 作为激励自己或他人的座右铭。
四、总结
“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成语组合,表达了对勤勉工作、严谨自律精神的高度赞扬。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责任的重视,也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宵衣旰食,朝乾夕惕 |
| 含义 | 形容勤于政事、小心谨慎、不敢懈怠 |
| 出处 | 《后汉书》、《周易》 |
| 现代用法 | 赞扬敬业精神、激励自我 |
| 核心精神 | 勤奋、谨慎、责任感 |
通过了解“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含义与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