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什么意思】“小康”是一个在中文语境中经常被提及的词汇,尤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承载着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目标。以下是对“小康”一词的详细解读。
一、什么是“小康”?
“小康”最早源于《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后引申为一种介于“大同”与“贫穷”之间的社会状态,即人们生活较为富足、安定、有保障的状态。
在现代中国,“小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小康”的现代意义
1. 经济层面:家庭收入稳定,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有一定的储蓄能力。
2. 生活层面:衣食无忧,居住条件良好,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较为完善。
3. 社会层面: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法治健全。
4. 文化层面:有文化素养,注重精神生活,参与社会活动。
三、“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 概念 | 含义说明 |
| 小康 | 一种相对富裕但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生活状态,强调基本生活保障和适度改善。 |
| 全面小康 | 是在小康社会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 |
四、“小康”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时间 | 关键事件 |
| 1978年 | 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步迈向小康社会。 |
| 2000年 | 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2020年 | 中国宣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
五、总结
“小康”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它代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从古代的“小康”理念到现代的“全面小康”目标,体现了中国社会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和成就。
| 项目 | 内容简述 |
| 定义 | 一种生活富足、安定、有保障的社会状态 |
| 现代意义 | 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提升 |
| 发展目标 | 实现全面小康,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
| 历史背景 | 从改革开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小康”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描述,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