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古诗内容及翻译】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是一首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作,通过描写小松在艰难环境中成长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不被重视的感慨。这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是杜荀鹤诗风的典型代表。
一、诗歌原文
《小松》
(唐·杜荀鹤)
原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二、诗歌
这首诗以“小松”为意象,描绘了它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起初,它隐藏在杂草之中,无人注意;随着岁月增长,逐渐显露其高大挺拔之姿。然而,人们只有在它长成参天大树之后,才开始称颂它的高大。诗人借此讽刺了社会上对人才的忽视和对成就的迟来认可。
三、诗歌翻译与解析
|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 自小刺头深草里 | 小松从小生长在深深的草丛中 | 描写小松初生时的环境恶劣,无人关注 |
| 而今渐觉出蓬蒿 | 如今渐渐显露出比蓬蒿更高的姿态 | 表示小松逐渐成长,开始显现其潜力 |
| 时人不识凌云木 | 世人并不认识这棵能直插云霄的树 | 暗指当时社会对真正人才缺乏识别能力 |
| 直待凌云始道高 | 直到它高耸入云,才说它高大 | 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成就被后知的无奈 |
四、诗歌主题与思想
《小松》通过描写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忽视、被误解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寄托了对有志之士终将被认可的希望。杜荀鹤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生感悟。
五、结语
《小松》虽短,但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却富有哲理。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充满人生智慧的诗作。通过对小松命运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理解,也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和珍惜那些默默无闻却终将有所成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