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未勒的意思】“燕然未勒”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功业未成、志向未达的感慨。它最早出自《后汉书·窦宪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大获全胜,登燕然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的故事。然而,“燕然未勒”则相反,指的是虽然有战功,但尚未在石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或功绩,象征着功业未竟、壮志未酬。
“燕然未勒”原意是“还未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后来引申为功业未成、理想未达的状态。这个词语常被用来表达对功名未立、事业无成的遗憾与不甘,也常出现在诗词中,寄托作者的抱负与无奈。
表格:燕然未勒的相关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 原意 | 燕然山上还未刻下功绩,表示功业未竟 |
| 引申义 | 功业未成、志向未达、理想未实现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诗词、文章中,表达对功名、理想的追求与未能实现的感慨 |
| 文化内涵 | 象征奋斗、拼搏、遗憾、雄心未遂 |
| 相关诗句 | 如唐代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创作、演讲、写作中,表达一种不甘与进取的精神 |
通过了解“燕然未勒”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汲取面对挫折与挑战时的勇气与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