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的读音是什么虚与委蛇的释义是什么】“虚与委蛇”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但很多人对它的读音和含义并不完全清楚。下面将从读音、释义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应帝王》:“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似阳若阴,似阴若阳;如虚如实,如有如无。若此,则虚与委蛇。”原意是形容人表面上敷衍应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带有贬义色彩。
在现代汉语中,“虚与委蛇”常用来形容人对人对事态度不认真,只是表面应付,没有诚意。这个成语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口语中较少使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虚与委蛇 |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í |
| 注音符号 | ㄒㄩ ㄩ ㄨㄟ ㄧˊ |
| 英文翻译 | to be evasive or insincere; to act in a half-hearted manner |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 |
| 本义 | 形容人表面敷衍、应付,实际另有打算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某人态度不诚,只做表面文章 |
| 用法结构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虚与委蛇(重复)、搪塞、应付 |
| 反义词 | 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诚心诚意 |
| 使用场景 | 用于批评或描述他人态度不端正、缺乏诚意的情况 |
三、小结
“虚与委蛇”虽然读音相对复杂,但其含义明确,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态度不认真的批评。了解其读音和释义,有助于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避免误用或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