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一鼓作气的典故

2025-11-04 01:00:43

问题描述:

一鼓作气的典故,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01:00:43

一鼓作气的典故】“一鼓作气”是一个源自古代战争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做事时要趁劲头十足的时候一气呵成,不要半途而废。

该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当时齐国大军压境,鲁国国君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作为一位有谋略的士人,主动请缨随军出征。战斗开始后,齐军击鼓冲锋,鲁军按兵不动;齐军再次击鼓,鲁军仍不行动;直到第三次击鼓时,鲁军才奋起反击,最终大败齐军。曹刿解释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就耗尽了。因此,鲁军选择在齐军士气耗尽时出击,取得了胜利。

这一典故不仅体现了军事策略的重要性,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抓住时机,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完成任务,才能取得成功。

项目 内容
典故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
出处原文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
主要人物 鲁庄公、曹刿(提出“一鼓作气”的观点)
成语含义 指做事要趁势一气呵成,不可中途松懈
启示 做事要有计划和节奏,抓住最佳时机,集中力量完成目标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鼓作气”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它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借鉴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