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题目

2025-11-04 14:17:59

问题描述: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题目,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14:17:59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题目】《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代童谣,因其语言简洁、意境清新而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虽然短小,但蕴含着丰富的画面感和生活气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教育中。

一、诗歌简介

《一去二三里》出自宋代诗人邵雍之手,原诗如下: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以数字为线索,描绘了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通过“一”到“十”的递进,展现了从远处到近处、从简单到丰富的自然景色,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二、诗歌

项目 内容
诗名 《一去二三里》
作者 邵雍(宋代)
体裁 童谣/绝句
内容概要 描绘乡村景色,由远及近,层层递进,展现自然之美
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数字运用巧妙
主题思想 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三、诗歌赏析

《一去二三里》虽只有四句,却在短短二十字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一句“一去二三里”,写出了距离的渐远;第二句“烟村四五家”,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人家的稀疏;第三句“楼台六七座”,表现了建筑的分布;最后一句“八九十枝花”,则点出满园春色,生机盎然。

这种由远及近、由少到多的描写方式,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美。

四、教学意义

这首诗常被用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因为它具备以下几点教学价值:

1. 识字教学:诗中包含多个数字词汇,有助于儿童学习汉字。

2. 审美教育: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变化和数量递增的关系。

五、结语

《一去二三里》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为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代童谣。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生活的感悟与热爱。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还是教育素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