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出处

2025-11-04 15:01:22

问题描述: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出处,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15:01:2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出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思念之深、相见之难。这句话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并不为所有人所知。下面将从来源、含义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最早出自《诗经·王风·采葛》。原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段诗句通过描写女子在采葛、采萧、采艾时对心上人的思念,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三秋”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三个秋天,而是古代对时间的一种夸张说法,意指很长一段时间。后世在引用时,常简化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来形容思念之情强烈,仿佛过了很久。

该句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广泛应用于日常口语和影视作品中,成为表达思念的经典表达方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出处 《诗经·王风·采葛》
原文句子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词语解释 - “三秋”:非实指三个秋天,而是表示极长的时间
- “如隔三秋”:比喻思念之切,仿佛过了很久
含义 表达对心上人或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浓烈,时间感被拉长
文化影响 成为汉语中表达思念的经典成语,常用于诗词、小说、影视等文艺作品
现代应用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创作中,强调情感的强烈与时间的漫长

三、结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虽源自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但其情感表达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古人对爱情与亲情的深情写照,也是现代人表达思念的重要语言符号。无论是文学还是生活,这句古语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