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以逸待劳的典故

2025-11-05 20:30:50

问题描述:

以逸待劳的典故,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5 20:30:50

以逸待劳的典故】“以逸待劳”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经典成语,意指在战斗中保持己方的体力和士气,等待敌方疲惫时再发起攻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策略不仅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智慧应对困难的方式。

该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便是“以逸待劳”策略的典型运用。曹操通过灵活调动兵力、避开正面硬拼,最终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一、典故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以逸待劳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及《孙子兵法》相关思想
含义 保持己方体力,等待敌人疲劳后再进攻,以弱胜强
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战术特点 避免正面冲突,利用时机出击,节省资源
现代应用 在竞争、谈判、管理等方面体现为“稳中求胜”的策略

二、典故详解

“以逸待劳”最早并非直接出现在古籍中,而是源于《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思想。孙武强调在战争中要善于掌握主动权,避免陷入被动局面。而“以逸待劳”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面对实力远超自己的袁绍,采取了“以逸待劳”的策略。他先是坚守营垒,消耗袁绍的士气和补给,同时派出奇兵偷袭袁绍的粮道,最终大败袁绍。这场战役成为历史上“以逸待劳”战术成功运用的典范。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以逸待劳”不仅仅适用于战场,也广泛应用于商业竞争、职场管理、个人发展等领域。例如:

- 商业竞争:企业不急于扩张,而是先稳固根基,等待市场机会成熟后发力。

- 职场管理:管理者不急于压榨员工,而是注重团队建设,提升整体效率。

- 个人成长:不盲目跟风,而是保持节奏,等待最佳时机行动。

四、结语

“以逸待劳”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策略,体现了古人对战争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古代军事家的制胜法宝,也是现代人面对挑战时值得借鉴的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以逸待劳”,就是在复杂环境中找到最合适的突破口,实现高效、稳健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