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自责什么意思】“引咎自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失败时,主动承担责任、自我反省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责任感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常见于职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
一、
“引咎自责”是指在出现问题或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谴责。这种态度体现了个人的担当精神和道德修养。与之相对的是推卸责任、逃避后果的行为。
该成语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表达一种严肃的态度,也常出现在领导、长辈对下属或晚辈的教育中。
二、表格形式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引咎自责 |
| 拼音 | yǐn jiù zì zé |
| 词义 | 主动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而无疑,故可以引咎自责。” |
| 近义词 | 自责、认错、悔过、自省 |
| 反义词 | 推诿、推卸、逃避、辩解 |
| 使用场景 | 职场、家庭、教育、公共场合等需要承担责任的场合 |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某人因失误而主动承担后果 |
| 示例 | 他在会议上引咎自责,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改进工作。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职场场景:某项目因团队失误导致客户不满,负责人主动引咎自责,并提出整改方案。
- 家庭场景:孩子考试失利,家长引导其引咎自责,帮助其认识问题所在。
- 教育场景: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但鼓励学生引咎自责,促进成长。
四、注意事项
1. “引咎自责”虽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不应过度使用,以免造成心理负担。
2. 在现实生活中,适当的责任感是必要的,但也要学会合理归因,避免盲目自责。
3. 该成语更适用于成年人或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人群,不适合用于儿童的日常教育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引咎自责”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品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