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予与何诛的意思于予与何诛原文内容】一、
“于予与何诛”出自《论语·公冶长》篇,是孔子对弟子子路的一句评价。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对于我(孔子)来说,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它体现了孔子对自己行为和教诲的自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子路的了解和宽容。
在古代儒家思想中,“诛”有责备、惩罚之意。孔子用这句话表达自己在教育弟子过程中并无过失,因此无需被指责。这种态度也体现出儒家强调自我反省与道德修养的思想。
以下为“于予与何诛”的原文内容及详细解释:
二、原文内容及解释
| 词语 | 原文 | 解释 |
| 于予 | 对于我 | “于”是介词,表示“对于”,“予”是“我”的意思 |
| 与 | 和 | 表示连接 |
| 何 | 什么 | 疑问代词,表示“什么” |
| 诛 | 责备、惩罚 | 指责、批评 |
| 于予与何诛 | 于予与何诛 | 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
三、出处与背景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文如下: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接着,子贡问孔子:“夫子何以知仲由之贤也?”孔子回答:“吾以言观其行,以行观其心,故知之。”随后,子贡又问:“若夫子之言,于予与何诛?”孔子答:“于予与何诛?”
这段对话中,子贡质疑孔子为何不责备子路,孔子则回应:“于予与何诛?”意即: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
四、意义与启示
1. 孔子的自信:孔子认为自己的教导没有问题,因此不需要责备自己。
2. 对弟子的包容:孔子对子路虽然严厉,但也表现出理解和宽容。
3. 儒家修身思想:强调自我反省与内在修养,而非一味责备他人。
五、结语
“于予与何诛”不仅是孔子对自身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弟子的宽容与信任。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与“礼”的精神,提醒我们在面对批评时,应保持自省,同时也要有包容之心。
如需进一步探讨《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或儒家思想,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