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

2025-11-10 14:40:46

问题描述:

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0 14:40:46

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盛行于宋、明、清时期。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结构,也深刻塑造了社会文化与教育体系。在这一制度下,形成了许多与科举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词汇。以下是对这些词语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科举考试相关词语总结

1. 童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合格者称为“秀才”。

2. 秀才:通过童试的考生,是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功名。

3. 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

4. 举人:通过乡试的考生,具有参加会试的资格。

5. 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考中者称为“贡士”。

6. 贡士:通过会试的考生,有资格参加殿试。

7.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考中者称为“进士”。

8. 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来源。

9. 状元:殿试第一名,是科举考试中最受尊崇的头衔。

10. 榜眼:殿试第二名。

11. 探花:殿试第三名。

12. 金榜题名:指考生在殿试中高中进士,成为朝廷认可的官员。

13. 十年寒窗:形容长期苦读,为科举而努力。

14. 春风得意:形容科举及第后心情愉快。

15. 一举成名:指通过科举考试而声名大振。

16.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强调学习优秀的人应进入仕途。

17.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反映科举时代对读书的重视。

18. 八股文: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固定文体,要求严格格式。

19. 三场考试:指乡试、会试、殿试三个主要考试环节。

20. 功名:指通过科举获得的官职或荣誉。

二、科举相关词语一览表

词语 含义说明
童试 科举考试的第一阶段,包括县试、府试、院试
秀才 通过童试的考生,最低一级功名
乡试 每三年一次的省级考试,考中者为举人
举人 通过乡试的考生,可参加会试
会试 由礼部主持的国家级考试,考中者为贡士
贡士 通过会试的考生,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 皇帝亲自主持的最终考试,考中者为进士
进士 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成为朝廷官员
状元 殿试第一名,最尊贵的头衔
榜眼 殿试第二名
探花 殿试第三名
金榜题名 考中进士,名声大振
十年寒窗 长期苦读,为科举而努力
春风得意 科举及第后的喜悦心情
一举成名 因科举成功而闻名
学而优则仕 学习优秀者应入仕途
万般皆下品 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中固定格式的文章体裁
三场考试 乡试、会试、殿试三个主要考试环节
功名 通过科举获得的官职或荣誉

三、结语

科举制度虽然已经终结,但它所孕育出的大量词汇至今仍在汉语中广泛使用。这些词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知识、功名和仕途的追求。了解这些与科举相关的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历史。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