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说的是谁】“凿壁借光”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出自《汉书·匡衡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西汉时期一位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因家境贫寒,无法点灯夜读,便在墙壁上凿一个小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的故事。这个故事常用来赞扬一个人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一、
“凿壁借光”讲的是西汉时期的匡衡。他出身贫寒,但非常热爱学习。由于家中贫穷,没有钱买灯油,他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从邻居那里借来微弱的灯光,坚持读书。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官至丞相。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匡衡的坚韧与智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至今,“凿壁借光”仍被用作激励人们勤奋学习的典故。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凿壁借光 |
| 出处 | 《汉书·匡衡传》 |
| 故事主角 | 匡衡(西汉时期) |
| 故事背景 | 家境贫寒,无灯油点灯 |
| 故事内容 | 在墙上凿洞,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
| 精神内涵 | 勤奋好学、不畏艰苦 |
| 后世影响 | 成为励志典故,常用于鼓励学习 |
| 职业成就 | 后来成为著名学者,官至丞相 |
通过“凿壁借光”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匡衡的个人奋斗历程,也看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坚持不懈,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