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裘负刍的含义】“反裘负刍”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原意是将皮衣反过来穿,背着柴草走路。这个成语字面意义看似荒谬,实则寓意深刻,常用来比喻做事不讲方法、违背常理,或行为与目的相悖,最终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成语来源
“反裘负刍”最早见于《左传》中的一段记载:
> “冬,晋人伐郑,郑伯以酅为赂,晋人许之。郑伯辞曰:‘吾不能以父兄之命,而背君之命,是以不敢。’遂以酅为赂,晋人许之。郑伯曰:‘吾闻君子务其大者,不务其小者。今我以小利而失大义,是反裘负刍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国国君认为如果为了小利益而失去大义,就如同“反裘负刍”,即用错误的方式去做事,结果适得其反。
二、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反裘负刍 |
| 拼音 | fǎn qiú fù chú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四年》 |
| 本义 | 将皮衣反过来穿,背着柴草行走 |
| 引申义 | 做事方式不当,违背常理,结果适得其反 |
| 使用场合 | 批评那些方法错误、目标偏离的人或行为 |
三、使用示例
1. 例句1:他想通过作弊提高成绩,结果被学校处分,真是反裘负刍。
2. 例句2: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削减了员工福利,反而导致人才流失,这正是反裘负刍的做法。
四、成语启示
“反裘负刍”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影响。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资源、权衡利弊,而不是盲目行动,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失败。
五、总结
“反裘负刍”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方法,不能因小失大;做人要有远见,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只有遵循规律、顺应常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 成语 | 含义 | 启示 |
| 反裘负刍 | 做事方法不当,结果适得其反 | 做事要讲究方法,避免因小失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