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翻译】《赵威后问齐使》是《战国策·齐策》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的是齐国使者出使赵国时,赵威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对齐国的治理、民生、人才等方面进行考察,展现出她作为一国之母的智慧与远见。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治国理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才和民生的关注。
一、文章总结
《赵威后问齐使》以对话形式展开,赵威后通过一系列问题,表达了她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她关注百姓生活、重视人才、强调道德修养,并对齐国的政治现状提出了质疑。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
|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书信还没送出,赵威后就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好吗?百姓还好吗?大王还好吗?” |
|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 | 使者不高兴地说:“我奉命来问候威后,现在您不先问大王,却先问年景和百姓,难道是把卑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
|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 赵威后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景,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所以,你这是舍本逐末的问题啊。” |
|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 于是又进一步问道:“齐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他好吗?这个人,有粮食的人给他吃,没有粮食的人也给他吃;有衣服的人给他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他穿。他是帮助大王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重用呢?” |
|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 (重复) |
|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 叶阳子好吗?这个人,不对王称臣,不管理家庭事务,也不结交诸侯。他是帮助大王安抚百姓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重用呢? |
| “婴闻之:‘君子居是国也,君子之门也。’今使子独行,何以待之?” | 我听说:“君子居住在某个国家,就是这个国家的君子之门。”现在你独自出使,凭什么对待他呢? |
| “夫不患人之不己知,惟患己不能也。” |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
三、文章核心思想
1. 以人为本:赵威后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百姓,只有百姓安定,国家才能稳固。
2. 重视人才:她关心贤能之士是否被重用,反映出对人才的重视。
3. 强调责任与道德:她指出,真正的君子应具备责任感和道德操守,不应只追求名利。
4. 批判虚伪政治:通过质问使者,赵威后揭示了当时政治中的浮夸与失职现象。
四、结语
《赵威后问齐使》虽为古代文献,但其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治理国家都应以民为本,重视人才,坚守道德。赵威后的智慧与远见,值得后人深思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