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的意思】“炙手可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受欢迎、地位极高、权势极大,甚至让人不敢轻易接近。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原意是说杨国忠(唐朝权臣)权势极大,炙手可热,连皇帝都对他有所顾忌。
随着时代发展,“炙手可热”逐渐演变为一个中性词,既可以表示正面的受追捧状态,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权力过大或过于张扬,容易引起反感。
一、词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炙手可热 |
| 拼音 | zhì shǒu kě rè |
| 出处 | 杜甫《丽人行》 |
| 原意 |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令人畏惧 |
| 现代用法 | 表示热门、受追捧;有时也含贬义 |
| 近义词 | 风头正劲、炙手可热、红极一时 |
| 反义词 | 黯然失色、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正面使用 | 这款新手机上市后炙手可热,销量节节攀升。 |
| 贬义使用 | 他因为权势太大,已经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让人不敢轻易得罪。 |
| 文学作品 | 在古代,权臣往往炙手可热,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祸端。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决定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炙手可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褒贬。
2. 避免滥用:虽然这个词很常用,但若在正式场合频繁使用,可能会显得不够严谨。
3. 搭配得当:通常与“人物”、“产品”、“现象”等搭配使用,不宜单独出现。
四、总结
“炙手可热”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原本带有贬义,如今多用于描述热门现象或人物。它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关键在于语境和使用方式。掌握其准确含义和适用范围,有助于更灵活地运用这一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