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怎么读什么意思俎读音及释义】“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对于不熟悉该字的人来说,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文本内容。以下是对“俎”的详细解析。
一、
“俎”是汉语中的一个形声字,读音为 zǔ(第三声)。其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时用于放置祭品的礼器,多为木制或石制,形状类似案板。在古代礼仪中,“俎”常与“豆”并用,象征对神灵或祖先的敬奉。
此外,“俎”也引申为“刀俎”,即切肉的砧板,常用来比喻受人宰割的地位,如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在现代汉语中,“俎”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古文阅读中,因此掌握其读音和意义对学习古文有一定帮助。
二、表格展示
| 汉字 | 读音 | 部首 | 笔画 | 五笔 | 释义 |
| 俎 | zǔ | 木 | 8 | SGT | 古代祭祀时放置祭品的礼器;后引申为砧板,比喻被控制或受压迫的状态 |
| 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三、拓展说明
- 读音注意:“俎”读作 zǔ,不是“zhu”或“zuo”,发音时要注意第三声。
- 使用场景:在现代日常交流中几乎不用,但在古文、历史、文学研究等领域中较为常见。
- 相关词语:
- 刀俎:指切肉的砧板,比喻处于被动地位。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礼仪和秩序。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俎”的读音、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对于需要接触古文或传统文化的人群来说,掌握这类生僻字有助于提升语言理解力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