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水分、抑制杂草生长等方面,对农作物的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地膜老化、破损后残留在田间,不仅影响耕作效率,还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有效清除农田中的塑料膜成为农民朋友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塑料膜残留的危害
1. 影响土壤结构:残留的地膜会阻碍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导致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根系发育。
2. 降低产量:地膜碎片混入土壤后,可能被作物根系缠绕,影响养分吸收,最终导致减产。
3. 环境污染:塑料膜难以降解,长期滞留农田中会破坏土壤生态,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二、常见的塑料膜清除方法
1. 人工捡拾
这是最传统、最直接的方法。在播种前或收获后,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捡拾,尤其适用于小面积农田或地膜破损较严重的地块。虽然劳动强度大,但能有效减少残留量。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
缺点:效率低,不适合大面积作业。
2. 机械回收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些专用的残膜回收机逐渐投入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在翻耕时将地膜一同收集,大大提高了清理效率。
优点:省时省力,适合大规模种植区;
缺点:初期投入较大,部分机型对地膜厚度和铺设方式有要求。
3. 生物降解技术
近年来,生物降解地膜逐渐受到关注。这类地膜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减少残留问题。虽然目前价格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有望成为主流。
优点:环保、可持续;
缺点:成本高,推广难度大。
4. 翻耕处理
在农作物收获后,通过深翻土地的方式将地膜埋入地下。这种方法虽然不能完全清除地膜,但可以将其分散到更深层土壤中,减少对作物的影响。
优点:操作方便;
缺点:无法彻底清除,仍存在潜在污染风险。
三、预防措施
除了清除已有的地膜残留,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其产生:
- 选择高质量地膜:使用耐用性强、抗老化性能好的地膜,减少破损率;
- 合理使用与回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维护,及时修补破损,收获后尽量回收;
- 推广可降解地膜:鼓励使用环保型地膜,逐步替代传统塑料膜。
四、结语
农田中的塑料膜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农民、政府和技术部门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只有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地膜、塑料膜去除、残膜回收、生物降解地膜、农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