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是什么意思】“颔联”是古代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术语,尤其在近体诗(如律诗、绝句)中经常出现。它指的是诗中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一联诗句,通常位于诗的中间部分。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颔联”的含义和作用,本文将从定义、特点、作用及示例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在古典诗词中,“颔联”是律诗中的第二联,即紧接首联之后的两句话。它要求对仗工整,内容上与首联相呼应,同时为颈联(第三联)做铺垫或引出主题。颔联不仅体现了诗人语言的精炼与艺术性,也反映了诗歌结构的严谨性。
“颔联”一词源于古汉语中“颔”字指下颌,引申为诗中居中的位置。因此,“颔联”常被用来形容诗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颔联是律诗中第二联,通常由两句组成,讲究对仗工整。 |
位置 | 位于首联之后,颈联之前,处于诗的中部。 |
对仗要求 | 严格对仗,包括词性、结构、平仄等。 |
作用 | 承上启下,深化主题,增强诗意层次感。 |
常见于 | 律诗(七言或五言)、排律等近体诗中。 |
示例 |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三、举例说明
以杜甫《春望》为例: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颔联,这两句对仗工整,描绘了战乱后国家的残破景象,同时为后文表达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四、总结
“颔联”不仅是诗歌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诗人表达情感、展现语言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仗与节奏的安排,颔联能够增强诗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是学习古典诗词不可忽视的部分。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颔联”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