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一、
《管宁割席》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一则古代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两位名士——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友情因价值观不同而破裂的故事。文中通过“割席”这一行为,象征着两人在道德操守和人生志趣上的分歧,最终选择断绝交往。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对品德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管宁的高洁品格与华歆的世俗之心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儒家“君子慎独”的思想。
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 |
见一牛,牵牛者过,其牛喘汗,似欲死。 | 看到一头牛,牵牛的人经过,那头牛喘气出汗,像是快要死了。 |
歆曰:“此牛疲矣。” | 华歆说:“这头牛太累了。” |
宁曰:“吾不为也。” | 管宁说:“我不这样做。” |
于是二人相与为友。 | 于是两人成为朋友。 |
后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 后来他们曾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坐华丽车马的人经过,管宁继续读书,华歆放下书出去看。 |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三、人物分析:
人物 | 性格特点 | 行为表现 | 象征意义 |
管宁 | 淡泊名利、重德轻物 | 不为牛所动,读书专注 | 高洁之士,坚守本心 |
华歆 | 好奇心强、趋利避害 | 对车马感兴趣,放弃读书 | 浮躁之人,志趣不坚 |
四、寓意与启示:
《管宁割席》通过一个简单的行为描写,传达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它告诉我们:
- 交友需审慎:真正的朋友应志同道合,价值观一致。
- 品德高于外在: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远比外在的荣华富贵重要。
- 坚持自我:面对诱惑或外界干扰时,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醒。
五、结语:
《管宁割席》虽短,却寓意深远,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更要注重内在修养与人格的独立。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与道德之上,而非一时的喜好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