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后赤壁赋原文

2025-10-06 17:20:57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原文,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17:20:57

后赤壁赋原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延续了《前赤壁赋》的哲理思考,但情感更加沉郁,风格更为细腻,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与自省。

一、文章

《后赤壁赋》以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为背景,描写秋夜江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文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引出对生命短暂、功名虚幻的思考,同时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现实的描绘,又有哲理的升华,体现了苏轼“儒道结合”的思想倾向。

二、原文节选与解析

原文句子 解析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时间、地点明确,交代了游赤壁的起因。
“月白风清,水波不兴。” 描写秋夜江景,营造宁静氛围。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表现作者与友人的欢愉之情。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喻人生短暂如蜉蝣,感叹个体的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抒发对生命短暂的悲叹和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表达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表示理想难以实现,只能寄托于风中。

三、文章主题归纳

主题 内容要点
人生短暂 通过“蜉蝣”、“沧海一粟”等比喻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自然永恒 长江不息、明月长存,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
心灵超脱 作者虽有失落与迷茫,但仍表现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儒道思想融合 既有儒家的入世情怀,也有道家的超然态度。

四、写作特色分析

特色 说明
意境深远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深邃的哲学思考空间。
语言简练 句式多变,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
情感真挚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真实感人。
哲理深刻 在写景之中融入人生哲理,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五、结语

《后赤壁赋》不仅是苏轼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其人生观、世界观的真实写照。它以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哲思,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