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戚戚是什么意思】“心有戚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内心深处的共鸣或感动。它源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吾何以得闻此言也?其庶亦闻之乎?”后人引申为“心有戚戚焉”,意指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波动,往往是因为对某种境遇、情感或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心有戚戚”是形容一个人在听到或看到某些事情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是悲伤、同情、感动,或者是对某种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该成语多用于文学、哲学或日常交流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心灵契合。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心有戚戚 |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 含义 | 形容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情感波动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他人遭遇或思想的理解与感动 |
| 情感色彩 | 带有情感深度,常用于文学或哲理表达 |
| 近义词 | 感同身受、同病相怜、心有灵犀 |
| 反义词 | 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
使用场景举例:
- “读完那篇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我心有戚戚,久久不能平静。”
- “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听者无不心有戚戚。”
小结:
“心有戚戚”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共情他人时,心灵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拉近。这种共鸣,正是人类情感中最珍贵的部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