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的含义】“信口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毫无根据地胡说八道。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一种矿物——雌黄,古人常用它来修改错误的文字,因此“信口雌黄”也引申为随意更改事实、歪曲真相的行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信口雌黄 |
| 拼音 | xìn kǒu cí huáng |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王衍,字夷甫,能清谈,每以玄理自高,然好老庄之学,性多虚诞,善饰辞,常谓‘信口雌黄’。” |
| 含义 | 形容人说话不负责,随意编造、歪曲事实。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言语轻率、不负责任。 |
| 近义词 | 颠倒是非、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
| 反义词 | 言而有信、实事求是、谨言慎行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信口雌黄”最早出自《晋书·王衍传》,原意是指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随意篡改事实。在古代,雌黄是一种可以用来修改书写错误的矿物颜料,所以“信口雌黄”也带有一种“随意改动”的意味。
随着语言的发展,“信口雌黄”逐渐成为贬义词,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喜欢胡说八道的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在新闻、评论、日常交流中,用来指出某些人说话不实、缺乏依据。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他人言论 | “你这样信口雌黄,让人怎么相信你?” |
| 新闻报道 |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常常信口雌黄,误导公众。” |
| 日常对话 | “他总是信口雌黄,谁还愿意和他交朋友?” |
四、注意事项
- “信口雌黄”是贬义词,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冒犯他人。
- 在正式写作或演讲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词,以免显得不够尊重。
- 如果想表达类似意思但语气更温和,可以用“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等词代替。
五、总结
“信口雌黄”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明确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随意编造事实。了解它的出处、含义及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观点,避免因言语不当而引起误解或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