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口同声的意思】“异口同声”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多人在表达上高度一致的情况。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同的嘴巴说出相同的话”,用来形容人们意见一致、看法统一,常常带有强调一致性或默契的意味。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异口同声 |
| 拼音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人之相敬,贵相敬言。故曰:‘异口同声,莫不称善。’” |
| 含义 | 不同的人说出相同的话,形容意见一致或行动统一。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多人观点一致。 |
| 近义词 | 众口一词、异口一辞、如出一辙 |
| 反义词 | 莫衷一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会议中:大家对方案达成一致,可以说“众人异口同声地支持这个计划。”
2. 课堂上:老师提问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明大家都理解了问题。
3.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在任务分配上异口同声,表现出高度的配合与默契。
三、注意事项
- “异口同声”强调的是“声音一致”,而不是“内容完全相同”,有时可能只是态度或反应一致。
-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表达。
- 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避免语义混淆。
四、小结
“异口同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多人在表达上的高度一致。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上的同步,也往往隐含着思想或态度的统一。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