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疲弊什么意思】一、
“益州疲弊”是一个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成语,原意是形容益州(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今四川一带)在长期战乱和统治下,百姓疲惫、经济凋敝、国力衰弱的状态。这句话出现在诸葛亮《出师表》中,是他向刘禅陈述蜀汉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益州疲弊”不仅描述了地理与政治上的困境,也反映了当时蜀汉政权的艰难处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这一点,是为了说明北伐的必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责任感。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背景 | 用法 |
| 益州 | 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今四川、重庆等地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指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 | 多用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
| 疲弊 | 疲惫、困苦、衰弱 | 《出师表》 | 描述长期战乱后的状态 | 常用于形容经济、政治或人民状况 |
| 益州疲弊 | 益州地区因战乱和统治而陷入疲惫、困顿的状态 | 《出师表》 | 诸葛亮向刘禅陈述蜀汉困境 | 表达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
三、延伸理解
“益州疲弊”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更是对一个政权在动荡时期生存状态的写照。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益州疲弊”,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北伐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醒后主刘禅要重视民生、恢复国力。
这一说法也常被后人引用,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国家在经历长期消耗后所呈现出的疲态。因此,“益州疲弊”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四、结语
“益州疲弊”源于历史,却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古代蜀汉的困境,也为后人提供了思考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参考。通过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中的挑战与应对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