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成书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08年),由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解缙、姚广孝等人负责具体编修工作。这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广泛,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永乐大典》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书名 | 永乐大典 |
| 编纂时间 | 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08年) |
| 主持人 | 明成祖朱棣 |
| 负责人 | 解缙、姚广孝等 |
| 类型 | 类书(百科全书) |
| 字数 | 约3.7亿字(原书未完全保存) |
| 内容范围 | 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技、政治、宗教等 |
| 存世情况 | 大部分散佚,现存仅数百页残卷 |
二、《永乐大典》的内容概述
《永乐大典》是一部综合性极强的类书,其特点是“辑录古今图书,分类编排”。它以“韵”为纲,按字分门别类地收录了大量古籍文献,包括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农学技艺等各类资料。
1. 历史与文献
收录了大量古代历史典籍,如《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并对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整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 文学与艺术
包含大量诗文、词曲、小说、戏曲等内容,尤其是对唐宋以来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整理。
3. 科学技术
记载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反映了明代以前的科技发展水平。
4. 政治与制度
涉及历代政治制度、官职设置、礼仪规范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
5. 宗教与思想
包括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著作,展现了当时的思想文化风貌。
三、《永乐大典》的历史地位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在保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原书已大部分失传,但其部分内容被后世学者引用、整理,对后来的《四库全书》等大型文献编纂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结语
《永乐大典》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它承载着古代中国丰富的知识体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的重要资料。尽管原书已难觅踪影,但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依然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