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带训字的成语】在汉语中,“训”字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这些成语多与教育、教导、规范或训练有关。虽然“训”字并不是高频字,但在一些成语中却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是一些包含“训”字的常见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训”字在成语中通常表示“教导、训诫、训练”等含义。这类成语多用于描述对人的教育、行为规范或技能训练。以下是常见的带“训”字的成语及其释义:
| 成语 | 释义 | 出处/来源 |
| 教学相长 | 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 《礼记·学记》 |
| 训练有素 | 经过长期训练,有良好的素质 | 现代常用语 |
| 言传身教 | 通过言语和行动来教导别人 | 《后汉书·王符传》 |
| 恭敬不如从命 | 表示顺从对方的意愿,不违背 | 古代俗语 |
| 家训 | 家族中流传的教导和规范 | 传统家风文化 |
| 严师出高徒 | 严格的老师能培养出优秀的徒弟 | 俗语 |
| 以身作则 | 用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 | 《论语·子路》 |
| 循循善诱 | 善于引导、启发人 | 《论语·子罕》 |
| 诲人不倦 |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 《论语·述而》 |
| 有教无类 |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地进行教育 | 《论语·卫灵公》 |
二、说明
以上成语中的“训”字,有的直接出现,如“教学相长”、“言传身教”,有的则是间接体现,如“家训”、“严师出高徒”等。它们都与教育、学习、行为规范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传统。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成语虽然不直接含有“训”字,但其含义与“训”相关,例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也可以归入广义的“训”相关成语范畴。
三、结语
“训”字在成语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礼仪和道德的高度重视。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语言。
如需进一步探讨某个成语的用法或背后的文化内涵,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