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手好闲的意思】“游手好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懒惰成性,不从事正当的劳动或工作。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不思进取的人。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游手好闲 |
| 拼音 | yóu shǒu hǎo xián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游手好闲,不事产业。” |
| 释义 | 形容人懒惰、不做事,整天闲逛、无所事事。 |
| 近义词 | 懒惰成性、好吃懒做、不务正业 |
| 反义词 | 勤奋努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 例句 | 他整日游手好闲,毫无上进心。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游手好闲”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是指那些不从事正当职业、只靠游荡度日的人。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成语逐渐成为对懒惰行为的一种批评和警示,常用于教育他人要勤劳、有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游手好闲”不仅指身体上的懒惰,也常用来形容思想上的懈怠,比如对学习、工作缺乏兴趣和动力,总是逃避责任。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教育场合 | 老师批评学生不要游手好闲,要努力学习。 |
| 家庭沟通 | 父母告诫孩子不要整天玩手机,要勤奋向上。 |
| 工作环境 | 领导指出员工不能游手好闲,要有责任心。 |
| 社会评论 | 报纸文章批评某些年轻人游手好闲,缺乏奋斗精神。 |
四、注意事项
1. 语气较强: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
2. 适用范围广:既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群体,如“某些人游手好闲,影响了整体风气”。
3. 结合具体情境:在实际使用中,最好能结合具体事件或人物,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五、总结
“游手好闲”是一个含义明确、使用广泛的成语,强调的是懒惰和不务正业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社会对勤奋和责任感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这种状态,积极进取,提升自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