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余悸的意思】“心有余悸”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经历某种惊吓、危险或令人不安的事情之后,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内心仍然感到害怕或紧张的情绪。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心理上的余波未平,而非身体上的反应。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心有余悸 |
| 拼音 | xīn yǒu yú jì |
| 释义 | 指在经历惊吓或危险后,内心仍感到害怕或紧张,情绪尚未完全平静。 |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心有余悸,不敢复进。” |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过去的事件对人心理造成的影响,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余悸未消、心有余悸 |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泰然处之、毫不在意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亲历事故后 | 他刚从车祸中逃出,现在还心有余悸。 |
| 听到恐怖故事后 | 她听完那个恐怖故事后,晚上睡觉都心有余悸。 |
| 突然遭遇危险 | 他在深夜被陌生人跟踪,回家后还是心有余悸。 |
三、常见误区
1. 不要与“心惊肉跳”混淆
“心惊肉跳”更多形容当时的情绪反应,而“心有余悸”则强调事后的心理影响。
2. 注意语境搭配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经历过危险、恐惧或刺激后的情绪状态,不宜随意用于日常小事。
3. 避免过度使用
如果频繁使用,可能会显得语言不够丰富,建议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更贴切的表达。
四、总结
“心有余悸”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经历重大事件后,心理上仍留有余波的状态。它不仅体现了情绪的延续性,也反映了人们对某些经历的深刻记忆。在写作或口语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